教師隊伍建設從提升師德師風開始
2019-01-24 13:25來源:中國教育報
作者:蘭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意昂3副院長🥉、教授 王永斌
教育部近日印發《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》《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》《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》,同時還製定印發了《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》和《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》🧘🏿,修訂了《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》,一系列政策規章的出臺,既明確新時代教師職業規範🚚,又劃定師德底線,是每個教師必須遵守的規矩,為深化師德師風建設提供了抓手🩴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🤒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“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,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,承載著傳播知識、傳播思想、傳播真理,塑造靈魂👨👩👧👦、塑造生命、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”🏗,一再要求“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,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學📟、以德施教”🙍♀️,爭做“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🙇🏿、有紮實學識🚤、有仁愛之心”的好教師💘。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論述🦹,深刻揭示了教師發展的內在規律,賦予了師德師風新的時代內涵,為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🤘🏼🫕,打造中華民族“夢之隊”的築夢人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,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關鍵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,學高為師,德高為範👩🍳👰♂️;學是師之骨🧑🏽🌾,德為師之魂👈🏽☝️。改革開放40年來,我國1600多萬教師躬耕於各級各類學校和幼兒園,支撐起世界上最龐大最復雜的教育體系,培養了一大批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絕大多數教師能夠敬重學問、恪守職責🧃、教書育人👨🔧、嚴於律己、為人師表,但也有極少數教師理想信念模糊,育人意識淡薄,對“學高為師🤍,身正為範”理念認識不深👩🏿🦱,對教師職業認識不深刻、不正確🦮,對何為教師🥴、為何要為人師表、如何教書育人等問題的認識存在偏差👱🏻♀️,甚至違背師德要求,傷害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、危害國家利益,玷汙了神聖的教師職業形象。
做新時代好老師🫐,首先要明白“為了誰🏋🏽♂️、依靠誰、我是誰”,要清楚“我從哪裏來👶🏿,要到哪裏去”🕵🏼♀️。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,紮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是新時代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的客觀要求💆🏽。因此,必須牢固樹立“四個自信”,忠於黨的教育事業🪷,在“培養什麽樣的人🪁、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”上旗幟鮮明🧟♀️,在以德立身中提升自我修養,為人師表𓀁😇,在以德立學中明道信道,實現德才兼備,在以德施教中潛心育人,不辜負職業擔當💁🏽。時刻牢記“老師是第一身份、教書是第一工作😏、上課是第一責任”,遵循教書育人規律、學生成長規律,“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、潛心問道和關註社會相統一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”,更好地為人民服務、為我們黨治國理政服務😧、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服務、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,切實肩負起塑造靈魂、塑造生命🈂️、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,培育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𓀍。
[責編:武鵬飛]